郑智化道歉背后:未向机场低头的画外音

日期:2025-10-31 14:17:19 / 人气:5


10月27日下午,郑智化就深圳机场事件发文道歉,文中“连滚带爬的用词,是我登机过程不顺,一时气愤的遣词,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”的表述,让“郑智化致歉”迅速冲上热搜第一。然而细读全文便会发现,这份道歉话锋一转,强调“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,比我个人感受意义更大”,其未向深圳机场低头的画外音耐人寻味。这场风波虽暂告一段落,但事件中的是非曲直与郑智化的真实态度,仍值得深入剖析。
事件回顾:从指控到“反转”的全过程
为厘清事件脉络,首先需回溯这场风波的起点与发展。10月25日,郑智化率先发文指控“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是最没人性的”,详细描述了登机困境:升降车离机门地板有25公分高度差,轮椅无法推进飞机,自己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无力难以跨进机门,而司机却不愿把升降板提高,“冷眼看着我连滚带爬进飞机”。这番控诉迅速引发公众对深圳机场无障碍服务的关注。对于正常人而言25公分的高度差易如反掌,但对行动不便的郑智化来说确有难度,需依赖工作人员帮助才能登机。
事件发酵后,深圳机场很快作出回应并道歉,解释高度差是出于安全和避免设备损坏的考虑,同时第一时间推进整改措施。从公共服务单位的角度来看,这份回应及时且态度得体,本以为事件会就此平息。但深圳机场随后放出郑智化登机过程的监控视频,成为事件“反转”的关键节点。视频清晰显示,年轻服务员全程悉心帮助:搀扶郑智化站起,因他双腿无力便俯身扶腿协助迈过高度差,还将其另一条腿扶进机舱,整个过程毫无嫌弃,认真负责,郑智化最终顺利登机,并无“连滚带爬”的难堪场景。视频曝光后,网友舆论开始转向,不少人批评其“不厚道”“有意误导”“蓄意吸引眼球”。而郑智化在机场道歉后未澄清事实,仅表示“不再追究”并称“喜欢深圳、深圳人卓越”,随后的两次发声更让舆情持续发酵直至全面翻车。他第二次发声称接受机场道歉但不追究,却将矛头对准操作合规的司机;第三次则直接吐槽内地机场安检“不够人性化”,点名南京、上海和新疆等地,举例南京机场被问“为何穿有金属的鞋”(实则因安装金属支架腿)、新疆机场要求托运拐杖,称自己常被“刁难苛待”,甚至萌生退意。然而新疆机场对拐杖的严查,源于当年犯罪分子曾冒充残疾人用钢管伪装拐杖劫机的安全教训,是保障所有乘客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。这一系列操作被认为“情绪上头”“用词不当”,甚至被指“故意针对内地”,导致舆论全面失控,最终促使郑智化发布道歉声明。
理性剖析:事件中的“对与错”并非非黑即白
若跳出舆论漩涡,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审视,会发现事件并非简单的“谁对谁错”就能定论,双方都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。
从郑智化一方来看,“连滚带爬”的表述与视频呈现的事实明显不符,存在夸大其词之嫌,后续针对司机和多地机场安检的发声,也显露出情绪上头后的激进。他生气的核心或许并非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,而是难以接受在他人面前暴露残疾的双腿,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自如登机,这种对尊严的敏感值得理解,正如《脱口秀》盲人选手黑灯所表达的,残疾人群体往往对“被特殊关照”的场景格外在意。但公众人物发声需兼顾事实与理性,尤其涉及安检等关乎公共安全的严肃领域,更应避免因情绪冲动导致表述偏差。安检严密是对所有乘客生命安全的负责,并非“针对个人”或“缺乏同理心”。郑智化的发声初衷或许是推动无障碍设施完善、争取残疾人权益,但用词不当、对安全规范的忽视以及带情绪的失实表达,使得诉求变形,最终引发舆情反噬。不过,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他为少数群体发声的行为值得力挺,当前舆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。
再看深圳机场方面,其日常服务体验在大众层面口碑尚可。服务配套到位,座椅、充电、空调等基础设施完善,尤其是“易安检”服务,作为少有的常旅客无需预约即可直接通过的机场,效率备受认可;公共交通也十分便捷,11号快线地铁直达航站楼,巴士服务持续至最后一趟航班结束,一小时内可抵达市区各方向。然而,升降车与机门存在高度差这一客观事实,确实暴露了机场在无障碍服务硬件配置或流程优化上的不足。机场的回应本应聚焦于问题整改:是升降梯设备限制无法调整高度,还是工作人员受安全规范所限不能抬轮椅?具体整改方案是什么,何时能落实到位?这些才是公众最关心的内容,而非通过放出监控视频来“反杀”郑智化,将舆论焦点转移到对个人的指责上。
画外音解读:道歉≠低头,核心诉求从未改变
深入解读郑智化的道歉声明,其态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。首先,道歉聚焦“用词不当”,文中“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”中的“这个”,明确指向“连滚带爬”的表述,以及后续可能引发争议的过激言论,而非向深圳机场或内地安检制度道歉。其次,他特意强调“帮我推轮椅的小哥服务非常好,甚至直接搀扶我的腿进机门,在此向各位服务人员一并致谢”,清晰区分了一线服务人员与管理方、制度规范,始终将矛头对准设施配置与部分流程,而非具体服务者。此外,其此前控诉机场的博文未删除,也暗示对核心诉求的坚持。但需注意的是,此次道歉未能完全平息舆论,因前期三次发声积累的争议已超出“用词问题”,涉及对安全规范的认知偏差与情绪化表达,评论区“不买账”的声音反映出公众对其失实言论的不满。郑智化的个性中似乎自带批判性色彩,早年《水手》《星星点灯》等歌曲便充满现实反思,近年也有过不少尖锐言论,这种特质使其容易为弱势群体发声,但也可能因冲动导致表达失当。作为64岁的资深歌手,他在内地拥有众多支持者,不少人认为其应怀着感恩之心理性反馈问题,而非因小事介怀并发表过激言论,毕竟无障碍设施的完善需要循序渐进的沟通,而非情绪化的指责。
这场风波的核心启示具有双重性。对公共服务而言,深圳机场虽及时整改,但也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细化无障碍服务:针对残疾人安检可制定更明确的处理方案,避免因流程不清晰导致体验不佳;对于登机设备的高度差问题,需明确是设备限制还是规范问题,尽快落实整改以保障残疾群体自主出行的权利,这也是郑智化发声背后值得重视的价值。对公众人物而言,则敲响了“谨言慎行”的警钟。互联网时代,言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被放大,尤其涉及公共安全、地域认知等敏感话题,需以事实为依据,兼顾理性与共情,避免因情绪上头导致诉求变味。希望此次事件既能推动无障碍环境的完善,也能让公众人物更深刻理解发声的责任与边界,实现诉求与表达的平衡,同时也让社会对残疾群体的需求与尊严给予更多理性关注。

作者:J9九游会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J9九游会 版权所有